设计师
作品
招聘/兼职
心情日志
经验分享
搜索
注册设计师会员
鞋业招聘
网站首页
鞋业设计师
作品欣赏
心情日志
经验分享
招聘信息
服务介绍
ShoesHR首页
鞋业招聘
猎头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心情日志
> 取翘方式参考!
设计师介绍:
昵称:Q2215427028
类别:男鞋设计师
年龄:46
现所在地:广东 广州 白云
查看该设计师的主页>>
统计中心
主页浏览总数:9879
总积分:
368
文章数:24
作品数:47
取翘方式参考!
作者:
Q2215427028
更新时间: 2014-10-16 浏览人数:16879 评论:0
分享到:
通过对不同取跷方法的比较研究和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找到了一种能够降低误差、量化并规范处理方法、便于掌握的“优化取跷法”。下面以整体舌式鞋靴整舌盖取跷处理为例,因为整舌盖跷度大,是取跷处理中的难点。
一、取跷处理的理论分析
1、跷度的形成原因:
就制鞋过程而言,样板设计是从鞋楦曲面到平面样板的转换,工艺制作是从平面材料到曲面鞋靴的转换,实质上是平面和曲面的转换。在样板设计中,贴楦是从平面纸张到曲面鞋楦的转换,展平是从曲面鞋楦到平面样板的转换,实质上也是平面和曲面的转换。
鞋楦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形体,楦面是多向弯曲的三维曲面,本身是不可展开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并借助外力的作用展平(即近似展开)。如果三维楦面多向弯曲的程度越大、越复杂,展平的难度就越大、误差也越大,所以要完成样板设计中平面和曲面的转换,就需要将产生的误差给予适当弥补。
结合取跷的实践,可以看出平面和曲面之间相互转换的误差就是跷度,弥补误差的过程就是取跷处理。
鞋靴款式千变万化,部件形状各不相同,产生的跷度千差万别,但从鞋楦曲面分析,跷度产生的部位主要在楦面跖跗部位,其大小取决于部件的弯曲程度。显然部件跨过伏面弯曲部位时,跷度就大一些,反之就小一些。整体舌式鞋靴整舌盖部件跨过弯曲部位,所以跷度较大(图1)。
取跷的目的是将曲面部件转换为平面部件,以整舌盖为例,就是如何将鞋楦上曲面的整舌盖转换为平面样板(图1),而这样的转换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得到的平面样板必须在工艺制作中能够还原为曲面整舌盖。为了便于****作,我们经常采用半贴法制取样板,所以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将背中线从曲线变成直线,同时保证变换以后的样板具备还原能力(图2)。
若从力的转换角度来分析,贴楦时,从平面到曲面,在跖趾部位F0处有一种张力,或者说撕裂力,须将纸张撕裂,即加入一个三角形的跷度才能贴平服(图3)。展平时,从曲面到平面,跖趾部位F0处纸张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有一种压缩力,或者说内聚的应力,纸张须起皱,即减去一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跷度才能展平。显然,贴楦和展平是一对逆变换。
二、不同取跷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一)五种不同取跷处理方法
鞋靴帮样取跷处理方法因为长期以来沿袭了师傅带徒弟的技术传授方式,所以不同设计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技巧和手法,但无论如何变化,归纳起来有五种方法。
1、背中线鱼刺法
将整舌盖的背中线从前往后,每隔一定距离(如10mm、15mm、20mm等)剪一条缝。缝的深度取决于整舌盖的背中线弯曲程度,弯曲程度越大,缝的深度越大;反之深度越小,一般缝的深度为围盖宽度的 左右。然后将整舌盖的背中线拉直,对准对折线,画出整舌盖样板轮廓(图4)。
处理过程中,背中线剪口拉开时,轮廓线是有皱折的,所以结果是背中线拉长,轮廓线缩短。因为剪口的间距没有固定数据,依据个人经验掌握,一般以能使背中线基本对齐对折线为原则。误差较大,需要试帮以后修整,修整哪里?修整多少?也要依据试帮结果并且凭经验完成。
2、轮廓线褶皱法(或称轮廓线鱼刺法)
背中线不剪开,而在轮廓线上均匀褶皱,将背中线拉直与对折线并齐,画出整舌盖样板的轮廓。或者在轮廓线上均匀打剪口,方法与背中线鱼刺法类似,剪口的深度、间距以方便背中线拉直对齐对折线为原则,但此时剪口重迭而不是拉开(图5)。
同样,这也是一种产生的误差难以掌握,需要试帮并反复修整的方法。处理的结果是背中线长度不变,轮廓线长度缩短。如果背中线弯曲程度越大,轮廓线长度缩短就会越大,很难修整。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横条舌式鞋靴的短围盖取跷,而对于整体舌式鞋靴的整舌盖是不适用的。
3、口门剪口法
在鞋靴口门位置和背中线弯曲最大的部位,从上往下剪一个剪口,剪口深度接近口门位置点(但不要剪断),将背中线比齐对折线,画出整舌盖的样板轮廓(图6)。因为一个剪口的缘故,所以背中线只能近似拉直,结果使得背中线长度加长量很大,难以修整。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剪口深度为一半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背中线加长量小一些,但此时轮廓线是要缩短的(图6),同样需要修整、试帮。
从原理上来讲,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背中线鱼刺法的简化方法。
4、平面作图法(图7)
① 将展平的整舌盖种子样板复制在样板纸上;
② 作CxFx直线并延长,以口门位置Qy点为圆心,以QyJ1长度为半径,画圆弧交延长线于J2点;
③ 从J2点描画轮廓线至口门位置Qy点,新的轮廓线与原始轮廓线J1Qy相似。
这种方法与三角逼近平面设计法和复样设计法的取跷原理基本相同,是以角度的旋转进行跷度处理的。结果背中线加长,同样需要修整、试帮。
5、旋转取跷法
从前往后使整舌盖的背中线逐段与对折线对齐,并逐段勾画轮廓线。根据资料显示,这种方法来源于意大利和英国,最初的处理方法是:从后往前逐段对齐对折线,并逐段勾画轮廓线的(图8)。因为前后顺序不影响取跷结果,所以二种方法均有应用。
旋转取跷法的关键是旋转中心的位置如何确定,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以轮廓线为旋转中心逐步旋转取跷,将背中线转换成直线,此时轮廓线长度不变,标志点位置不发生位移,但中缝线长度加长量很大,影响符楦性能。
第二,以背中线为旋转中心逐步旋转取跷,将背中线转换成直线,此时背中线长度不变,但轮廓线长度缩短很大,标志点位移量很大,影响部件组合,而且很难修整。
第三,以背中线和轮廓线的中点为旋转中心逐步旋转取跷,将背中线转换成直线,结果背中线长度和轮廓线长度均发生变化,但变化量不大,即整舌盖样板轮廓的变形量不大,误差适中,易于修整。
缩小量适中 随意性较大 不能量化误差,需要反复试帮、修整线条,确定样板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①轮廓线褶皱法(或称轮廓线鱼刺法)与旋转取跷法中以背中线旋转一样;②口门剪口法中剪口深度为全部口门宽度时与旋转取跷法中以轮廓线旋转一样;③口门剪口法中剪口深度为 口门宽度时与旋转取跷法中以中点旋转一样。而另外二种方法即背中线鱼刺法和平面作图法的随意性较大。可见,所谓不同的取跷方法,实质上原理是相通的,有些只是手法不同而已,甚至完全可以互换。
经过比较研究与测试,结果显示,传统取跷方法都不能量化误差,随意性较大,导致样板轮廓线条变形量过大,需要反复修整样板线条,或者依据积累的丰富经验,或者经过反复试帮,才能确定样板。
(目前有
0
人发表看法,
)
<<
上一篇:
奢华图纹系列作品,呵呵
下一篇:
私营企业倒闭的原因总结
>>
我要评论:
只有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者:
匿名游客
(
立即登录
或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