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心情日志 > [转贴]亚洲鞋业专题报道——广东鞋业现状
设计师介绍:

昵称:张纯刚
类别:男鞋设计师
年龄:44
现所在地:广东 深圳

查看该设计师的主页>>

关注好友

统计中心

主页浏览总数:7945
总积分:104
文章数:6
作品数:0

[转贴]亚洲鞋业专题报道——广东鞋业现状

作者:张纯刚  更新时间: 2010-01-24   浏览人数:16538  评论:2  
分享到:

[转贴]亚洲鞋业专题报道——广东鞋业现状

行业洗牌时间延长

 

广东鞋业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因产能过剩而造成行业生存困难的多种挑战。“内力不足、功力差”的鞋厂开始逐渐从这个行业消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业洗牌”。最初我们预计这种洗牌时间将在一年左右完成,但据目前市场状况来看,洗牌将会再延长一至两年的时间,甚至更长。造成当前鞋业洗牌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有:

广东地区各类鞋业工厂优势各异

广东地区鞋厂主要由台资、港资及大陆内资三部分组成,各个领域各有千秋,优势不一,生存的本领也不一样:台资鞋厂掌握了大部分客户订单及鞋厂管理技术和生产技能;港资鞋厂凭借香港地缘、全球资讯熟悉度及工厂规模适中取胜;内资鞋厂则凭借本地政府关系、人力资源、资金灵活、中小型运作模式等有利条件在行业内“一决死战”。

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延伸

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延伸,其主要是靠大陆内销市场的支撑,内销的订单价格及品质相对于外销来说要容易得多,风险也在缩小,在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也占有优势。目前广东地区大多数的鞋厂开始往内销市场努力发展,部分鞋厂能支撑就是冲着内销这块“肥肉”,期望从内销市场改变被行业洗牌淘汰出局的命运。

产业发展的区域在改变。

台资、港资、内资等部分企业,借助国内众多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提供的优惠条件,将鞋厂内扩到内地各工业园区,从而解决了因人力、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造成的企业生存压力,让企业从“死亡“边缘回生,延长或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

 

市场趋势正在改变

 

据欧美鞋业零售商协会预测报告显示:受美国次贷危机,欧盟反倾销及全球性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欧美2008年鞋业市场消费将下滑10%。

广东80%以上的鞋厂订单以欧美市场为主,欧美市场的下滑,直接影响着广东大多数鞋厂的生存与发展,部分鞋厂已经在其他市场上拓展新的市场领域空间,并且享受到更加宽广的生存环境。

台湾宝城集团、深圳赐昌鞋厂与李宁的合作,南海南鑫鞋厂同安踏的合作,以及国内女鞋品牌百丽、达芙妮等,让众多已经在外销失利的鞋厂在内销品牌的支持下,得以重振旗鼓,东山再起。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在这次洗牌过程中,受害较深的主要是以800—3000人中型鞋厂以及鞋材加工厂。大型鞋厂则在资金、客户及风险转移等多方面较有优势。以广州白云区为主的小型鞋厂,借助广州站西路鞋城的内销、俄罗斯边贸、中东及非洲等地的中小订单,让这些鞋厂得以存活。在市场环境不景气的时候,小型鞋厂几十个人可以放长假,市场转好,马上重新开工。

目前少量多样的订单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小工厂的生命力也将会越来越强。而中型鞋厂就不是很理想:客户不大不小,受多种生存环境的影响,客户没有能力支撑价格,受本身资金和外扩能力的限制,从而没有办法将部分生存压力转移出去,最终导致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由此,将来的局势有可能就变成大鞋厂越来越大,小鞋厂就越来越多。

 

品牌战略盲目化

 

百丽在香港上市,就像在全球鞋业投放了一颗“炸弹”,有多少鞋业界人士为之震撼。近期,广东正在掀起品牌战略的狂潮,鞋厂无论大小人人都在做着“品牌梦”。试问各位:做品牌同做鞋厂一样吗?

最近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同几家大型的台资鞋厂董事长切磋关于品牌经营的运作的相关事宜,颇有感受:

创办鞋厂与创立品牌完全不一样

有人可以把鞋厂创办的很好,但是却不一定有能力把品牌经营得一样好。有心创立品牌是件好事,但是在做之前要先权衡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实力。目前在广东,鞋厂创办品牌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大家都创品牌,市场上流通的都是品牌,试问这可能吗?在广州某一大型台资鞋厂董事长创立自己的品牌也有一段时间,牌子本身也不错,但是运作了几年投资了几千万,市场并不见好转,目前一片茫然,真是“品牌路漫漫,不知往何方……”

品牌战略目前专业人才奇缺

在鞋业界,鞋厂要找到几位专业的高层管理技术人才,在广东地区还是较容易找到,但是要找到一个有市场实践经验又能融入到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中去的人,却如同“中彩票”一样机率渺小。品牌消费在中国是近几年才有的新兴产物,品牌营销人才的发展跟不上品牌市场的发展速度,品牌专业营销人才在国内的教育训练中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毕竟品牌发展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品牌战役刚刚打响

据专业人士分析得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消费增长最大最快的国家,加上又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品牌消费观念才刚刚开始不久,也是品牌市场竞争才开始的时间。据国内某大型女鞋品牌营运总监介绍:目前国外有上千家品牌商家在排队等候同他洽谈合作,想利用他在国内几千家连锁专卖店及商场专柜的优势。可想而知,国内品牌市场的战役才刚刚打响。

 

产业转移路在何方

 

去年以来,全世界都在关注广东的产业经济问题,当然也是2007年中国十大件事之一“珠三角产业转移”。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目前,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了吗?确实有一部分想要转移,但是有地方去吗?当然,也确实有一部分企业在外扩和内扩。但是,试问谁又知道外扩或内扩出去的企业都很好吗?

通过调查发现:某广东大型台资鞋厂外扩印度已有一段时间,鞋厂有4000名员工,2007年国际尖端运动鞋品牌给其在印度鞋厂下订单,但是该厂实际每月只生产15多万双。另在越南有一台资鞋厂,近期因工人罢工,砸坏工厂的设备厂房后还纵火烧厂房。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指出:越南在2006年发生了150余起罢工,约16万人参与; 2007年罢工事件已高达541起,约有35万人参与,涉及24个省市。另据越南《劳动报》报道:今年来,越南南部工人罢工事件不断,已经发生数10起,并呈上升趋势。例如:1月8日在胡志明市新顺出口加工区就连续发生3起工人罢工事件。1月16日一天内就有韩国公司、澳大利亚公司、2家日本公司和1家越南公司发生工人罢工事件。而最近一起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发生在耐克公司的一家制鞋工厂,据法新社4月2日报道:至少1.5万人参加了罢工,要求厂方提高薪酬,以应对越南国内不断飞涨的物价。

外扩的路还在延续,为了能让企业永续经营,目前还有不少鞋企老板奔走于越南、印尼、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地,而其间又有众多人显得那样无奈和无助……

广东鞋企部分外扩,也有部分鞋企正在内扩,经调查取证,目前除江西赣州华坚鞋业及宝城江西上高裕盛鞋业较为成功外,其他多数鞋厂目前都还处在磨合期,必须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大多数内扩鞋厂多数还属于加工厂性质,主要以鞋面加工为主。鞋子生产的主要部分,鞋面占其工作量70%的时间,如果能在这方面好好发挥,那么内扩也就是成功的案例,这也是帮广东鞋厂实现了目前部分压力的有效转移。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个河南省人口数量就超过了越南全国人口,并且中国目前处处交通便利,更没有语言、宗教及生活习性的障碍。管理人员、熟练工人、技术工等在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为中国各地区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广东鞋企应借助广东目前的大好平台,积极配合广东省政府的正确指引,实现产业升级,并将部分加工环节转移内地,以求企业更好的发展。内扩的路还在延续,内扩的路需要延续。

 

广东总部经济开始突现

 

改革开放30年后的广东,让人感动、让人振奋。30年过去了,人、事、物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一切都在改变,并彻底地改变。目前广东省政府倡导产业升级,以提升当地经济更进一步发展,产业需要升级,城市也需要升级,珠三角上上下下都在为产业升级而努力。

以广东鞋业为例,广州及东莞鞋业“总部经济”的概念开始突现。我们调查发现:在鞋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鞋业平台如广州东莞这样完善。从研发设计到管理技术人才、产业链配套、原材料市场配套、鞋厂规模、客户订单等产业相关环节几乎完美。采购商、贸易商、鞋厂、鞋材、制鞋设备等商家立足广州或东莞,辐射全球。“总部经济”的概念及其发展正在全面展开。采购商、贸易商如沃尔玛、利威、吉姆拉、派诺蒙、里滋、耐克、阿迪达斯、喜尔仕、特品等国际巨头扎根广州或东莞,业务辐射全球。鞋厂如:海丰、永宝、赐昌、裕元、华坚、钜盛、兴昂等已经在江西、江苏、安徽、上海及国外越南、印尼、墨西哥等设立分厂。国外国内鞋材、皮革、制鞋设备等配套商家纷纷将营运总部重心放在广州或东莞。

因产能过剩而造成的行业洗牌,将会对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没有厂房,没有专业管理技术人才,没有配套工厂,没有原材料市场,更没有发展资金。当初条件那么艰难都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目前的行业洗牌又算得了什么?

广东鞋业的发展,正在朝“总部经济”营运的方向迈进。全球鞋业采购商、贸易商、制造商已经习惯了广东省及周边的香港、澳门等地所带来的交通便利、工作及生活环境,这些条件在其他地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世界的、亚洲的、中国的广东鞋业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鞋业市场的晴雨表。

(目前有2人发表看法,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只有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者: 匿名游客    (立即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