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心情日志 > 为设计师正名
设计师介绍:

昵称:甘炮
类别:女鞋设计师
年龄:43
现所在地:广东 广州

查看该设计师的主页>>

关注好友

统计中心

主页浏览总数:11351
总积分:98
文章数:39
作品数:19

为设计师正名

作者:甘炮  更新时间: 2008-01-01   浏览人数:19672  评论:19  
分享到: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是认为这篇文字写错了,她应该是“证明”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某某做了什么事,需要旁人或者旁物来分辨和检验是否属实。
     其实不是的。
      鞋业设计师是伴随着鞋业的商品化、经济化、生产集中化而产生的一个职业,她的起源很早也很古老。最早的“鞋”据说是一张用来保护脚不受伤不受冻的兽皮,就此而言,那么发明这张“裹脚兽皮”的人是不能称之为“鞋业设计师”的,她应该比“鞋业设计师”更高级,应该是鞋的鼻祖,我们能说她“发明创造”了鞋,却不能说她“设计”了鞋。就像我们全世界人都说是爱迪生“发明创造”了灯泡,却没有哪个SB说:嘿,是爱迪生“设计”了灯泡!想一想,那是会被人笑掉大牙哦。
      很古老很古老以前,“鞋”可能仅仅是一个很概念的东西,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不好意思,又拿爱迪生说事了)。爱迪生在完成他给予全世界的礼物之前,他是没有见过“灯泡”这个东西的,那么在他发明灯泡之前,灯泡其实就是一种概念,发明了灯泡,“灯泡”这个概念才变成了实体。“鞋”的产生也同样遵循这种由“概念”到实体的过程法则,同样的道理,鞋业设计师也是经过这样的程序而产生的。自从有了“鞋”这个实体,于是聪明而且喜欢探索和冒险的人们便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设计和改善”鞋的原始“概念”,并总结经验,吸取来自大自然的精华素材成功的迈出了设计的第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做这样的一个动作,于是设计也就由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实体”,而迈出这第一步的人也就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鞋业设计师。
        鞋业设计师对鞋是不满足的,就像人们永远不会嫌钱多一样,这个是人的天性,而“不满足”则是鞋业设计师的天性。进入这行就意味着你要对你的作品永远不满足,她永远都有待你改善或改进的地方,或许你目前只是还没有找到而已。套用某某品牌空调的广告词说:“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设计师来说,他都希望在鞋的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为他的作为“人的天性”服务,即人永远不会嫌钱多的天性。
      可是看看我们的鞋业设计师们都在做些什么呢?
      不谦虚。按照中国的现状来说,鞋业设计师应该包括开发主管、“前期开发”、楦师、“美工”、版师,组织起来应该是个很不错的团队了,可是真正的情况呢?这帮设计师们是可以无条件的组合起来,可是他们的团队效率又如何呢?有人拿日本人和中国人比较,说单对单的拼,说不定中国人可以赢,可是团队和团队拼,中国人就只有输的份。想想看,中国人的不团结和内讧到了什么样的地方!(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有详细的论断,本文不讨论)中国的鞋业设计师们就是这一论断的决对支持和实践者。因为我们的不谦虚,于是我们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听见了就生气,也就难怪我们不团结了,所以在中国的设计师团队里讲团队效率等同于对牛弹琴。
      制鞋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不是什么高科技,所以这个行业比起其他的行业来说要更讲究经验的积累总结,能做到设计师级别的人们都是不简单的,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经历和经验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而且我们的大脑里还潜意识的认为我们的就是对的,听不得人家半点不同见解,容不得不同意见的存在。有的设计师还脾气火爆,不能惹,谁提意见跟谁吵。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鞋业虽然不是高科技,可是每年还是有不少的创新和发明,有我们知道的,也有我们不知道的,而且每一个鞋企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就“折边”而言就有多种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就叫“拗边”、“量折”,英文叫“FLODING EAGE”。可是如果我们不谦虚,我们能接受这些么?鞋业界没有真正的鞋博士,多听听来自面部、底部、客户等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任何事物都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让骄傲和自满害了我们,使我们裹足不前,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只见井天,不见井外天。
      其次,中国的鞋业设计师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贬低”和“抬高”是一对反义词,但是根据人为心理学的解释,“贬低”和“抬高”其实是一种因果关系,即人们往往在贬低别人的同时,得到抬高自己的目的,或者是心理杠杠感到抬高的目的,所以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一定的心理满足。而在我看来,“贬低”和“抬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旁观者的人群中,中国的鞋业设计师们说别人的东西不好,老是给别人的东西挑刺,其意可能是别人的东西的确不好或不对,你固然挑的有道理,“贬低”得内行,于是这就会在旁观的人群中产生一种对“高手”的钦佩和膜拜效应,于是你通过这种有效的“贬低”,你的地位和学识就会在众人中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体现,那就是――习惯批评多于赞扬,而这种方式的结果绝对是蔽大于利的,老是说别人错的人,其自己也不见得每次都是对,别人也有对的时候。当批评的声音总是充满在一个集体里,那这个集体就是一个以破坏力为主的集体,“贬低”就是破坏力,它破坏人们的创新、突破和激情,同时它也破坏这个集体的沟通和和谐,它更破坏贬低者自身的包容心,破坏力使他的人性始终徘徊在黑灰之间。
      中国鞋业界真是一个大杂侩,什么人都有,光设计师就分出了许多高下,有楦师、前期开发、美工、版师。可是你知道吗?在国外是没有这么多的名目的,设计师就一个名叫“DESIGNER”,负责的是设计楦型、跟型、大底、鞋款、工艺和材料搭配等。因为设计师要负责的事项很多,所以他们的设计师要懂的也很多,相当于做与设计相关的“QC”,而这个“QC”除了会说会写外,还要会画会思维跳跃,会文化联想,会概念营销。在国外当然也有楦师,叫“LAST ENGINEER”,主要配合设计师工作,相当于是设计师的得力助手。可能是中国人特别多的缘故,设计师到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国外是一样的)就被分成了许多等份,其中“前期开发”和“美工”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工作。国外也有开发,叫“DEVELOP”,意思和中文意思一样的;前期也有一个叫“PROPHASE”,可人家的意思指的是生理细胞的前期、初期,和中文指的“做鞋的前期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美工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你和外国鞋业人士说“美工”,他会不知你说云,晕半天。其实中国早就有“美工”这个工作,是指从事美术工作的人,其地位和薪水是不高的,如电影院和超市商场出出海报的人。中国的鞋业老板创造了一个“美工”的职业,并给予高薪,那也合乎情理,毕竟美工们也都是靠硬本事吃饭,要画,而且还要画得不一般才行。本人最看不懂的就是中国鞋业界不仅给做鞋安插了一个所谓的“前期开发”,而且还给予厚望和高薪,这在国际鞋业界是很不正常的,因为在做鞋这块上,我们有了楦师、设计师、和版师,还有后来的美工,那么请问我们的设计团队还要什么地方不足吗?本人见过许多所谓的“前期开发”,他们有的懂楦,但没有楦师精于考究;有的会画,但没有美工行笔有余;有的会材料搭配,但往往误解款式设计初衷、、、、、、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能“侃侃”,卖的就是“概念”,而“概念”是什么?“概念”?!――你懂吗?你不懂了吧?我也不懂,不过这不要紧,有人懂,中国鞋业界BOSS懂!
      说是为设计师正名,可是行文到最后,也没能正名了什么玩意,这个不能怪你我呀,毕竟你我都是鞋匠出身。中国是个大国,中国鞋业界也是一个行云无边的浩瀚江湖,你我力量有限呀。对于这个每年有近2亿人失业的大国来说,中国鞋业是很重要的,所以不管你意我意,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天空,攀登自己心目中的坐标――那才是关键!

(目前有19人发表看法,  我要发表评论
<<上一篇: 股东间的合约     下一篇: 鞋流行9大关键词>>
我要评论:
  只有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者: 匿名游客    (立即登录 或 注册)